贵州信息港 贵州信息港
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
免责声明 RSS地图
首页 | 贵阳信息 | 六盘水信息 | 遵义信息 | 铜仁信息 | 毕节信息 | 安顺信息 | 黔东南信息 | 黔南信息 | 黔西南信息 | 综合信息
文章搜索:
当前位置:主页 > 铜仁信息 >

玉屏自治县朱家场镇大兴村: 大道已成幸福长

时间:2019-02-19 04:16阅读:

玉屏自治县朱家场镇大兴村组组通公路一景。杨显政  摄

村路变迁

村民成了“有车族”

“条条大路宽又平,美丽乡村车辆多。”11月6日,玉屏自治县朱家场镇大兴村支书殷鹏站在村口的候车亭,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,不禁感叹。

这两年,随着通村路、通组路建设完工,大兴村掀起购车热。殷鹏屈指数来:“仅仅是我们三眼井村民组,20户人家就有10辆小汽车,12辆三轮车、摩托车。”

大兴村总人口435户1710人,初步统计全村摩托车、三轮车有近200辆,轿车、面包车等有近百辆,全村大部分村民都成了“有车族”。

“车多,前提是路好。路不好,有车也不敢大胆开。”殷鹏说,过去大兴村只有1条通村路,而今有3条油路进村。去年以来该村共完成15公里的通组路硬化,全村14个村民组全部修通硬化路。

而回忆往昔,殷鹏有太多感慨。1980年他正在县城读高中,彼时村里有一条20世纪60年代村民用锄头、铁镐挖出来的毛路。坑坑洼洼,颠簸难行,从家到学校最快也得两个半小时,村里的学生全是背着粮食求学,一周回一次家。

“那时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是红星拖拉机,能搭上拖拉机上学是最幸福的事情。”殷鹏回忆,周末回家或是去学校,运气好才能碰到拖拉机。

但大多数时候是靠步行。挑一担粮食上县城销售,往往得走五六个小时。若卖猪,则得七八人抬。倘若有人生病,急需送医院,得十来个村民用竹架抬出村去。

耕地大多在山上,若上山干活,少不了一番爬坡上坎。清早挑着草木灰等肥料上山劳动,背着玉米、红薯等粮食赶夜路回家。“那时候,很多村民连汽车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。”殷鹏说。

20世纪90年代以后,特别是进入新世纪,大兴村又修通几条毛路,出村的路也慢慢变得平坦。2000年,殷鹏花800元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。当时全村一共只有3辆摩托车。

“走山村公路,摩托车比小车还强。”殷鹏说,由于山路坎坷,四轮的小车远不如两轮的摩托实用。尽管当时骑摩托车到县城也需沿着坑坑洼洼的山路摇晃一个半小时,但总比走路强。

2006年,大兴村到县城的公路实施硬化,平坦的水泥路终于修进村。此时,村里的摩托车陆陆续续多了起来,殷鹏也花3000元换了一辆新摩托车。

“硬化路平坦多了,汽车去一趟县城用不了半个小时。”殷鹏说。村里不仅摩托车多起来了,还有村民买来面包车跑乡村客运,村民花几元钱就能搭车赶集。

近年来,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,玉屏不断加大投入,着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。通往大兴村的公路上,发生巨变。

2016年,大兴村的通村路变成柏油路。此后通村路不断完善,从大兴到县城、到朱家场、到岑巩县的公路陆续修通,宽阔平坦的大道,让出村的路更宽,让回家的路更近,让小康的步伐更快。

道路宽阔平坦,村民出行便捷,村路上随时可见轿车、面包车、摩托车等平平稳稳地行驶。“以前是赶场没有车,而现在是没有车不赶场。”殷鹏乐呵呵地说。

不仅是进村与出村的道路宽又平,随着农村公路组组通的建设完成,大兴村内组组相连,路路相交,四通八达,路网像蜘蛛网一样紧密。

“以前进组做工作,一个组只呆20分钟,把全村14个组走完一天也不够,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。”殷鹏感触颇深地说,“现在从一个组到另一个组,不用调转车头走回头路,大半天时间就能把所有组走完。”

山路的变化,不仅是走得快、行得畅,还带来产业快速发展。随着交通环境改善,大兴村里黄桃、油茶等产业蓬勃发展,还吸引了浙江人进村种茶。

两年前,浙江客商马樟明来到大兴村,在亮家湾、柏家坡流转1000多亩土地种植茶叶,带动该村2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。“良好的交通环境,能让村里的好产品与外面的大市场紧密联结,这也是我决定到大兴村种茶的原因。”马樟明说。

公路修到产业基地,村民肩挑背驮爬高山干活的情景被永恒地定格在历史的年轮里。三轮车、摩托车、面包车等交通工具开到产业基地,开进田间地头,村民的欢声笑语回荡山村之上,见证着时代变迁。

大兴村茶叶育苗基地,村民正扦插茶苗杨聪 摄

走出大山

带回产业助发展

一场秋雨后,大兴村村民尚绍云的油茶基地里,洁白的油茶花在轻纱薄雾间若隐若现。

“这几年的辛苦没有白费,整个基地的油茶都长得好。”尚绍云走进油茶园中说。

大兴村民尚绍云察看油茶长势。杨聪 摄

走出大山去,带着产业回。3年前,年近50岁的尚绍云回到村里流转土地种植油茶,把山外的油茶带进村来发展,为村民带来新的增收途径。

尚绍云是大兴村最早走出大山并走上工作岗位的人之一。由于幼时家庭贫困,他求学的路走得格外艰难。艰难的还有从家到学校那条崎岖的山路,坎坎坷坷,翻山越岭,往往得走上几个小时。

“但总算走出大山,在山外谋得了一份职业。”尚绍云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,这也让他开阔了眼界,看到了玉屏油茶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。

被誉为“中国油茶之乡”的玉屏,很多村都发展有油茶产业。但大兴村却因受制于地里交通,遍布林中的野生油茶,或有村民采果榨油,也多为自家食用,难以成为产业,更无法带来效益。

“玉屏油茶享誉中外,已形成种植、生产、加工、销售成熟的产业体系。”尚绍云经过多年的观察和学习,对油茶产业有深刻的认识,激发他发展油茶产业的决心。

于是,尚绍云带着油茶产业回村,在柏家坡组流转荒山荒地,领着村民种植300多亩油茶,每年仅支付给村民的务工工资就高达20万元。

大兴村茶叶育苗基地。杨聪 摄

油茶基地建成,村里的通村、通组及产业路也日益平坦、宽阔。平坦的道路,便捷的交通,让尚绍云发展产业更有底气: “不仅所需物资能及时运送到基地,产品也能快速运出山去。”

望着满山油茶花开,尚绍云自信地说,油茶今年已开始挂果,再过两年进入丰产,每年可有上百万元收入。他还计划在油茶中套种红薯,加工苕粉,增加收益。

随着出行环境改善,大兴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像尚绍云一样,陆陆续续走出大山去,同时又将在山外所学到的技术、积累的资金和先进的发展理念带回村里,助力家乡各项事业发展。

大兴村通组路上车来车往。杨聪 摄

山村眷恋

外地客商户口迁进村

下午2时,大兴村的村民排着队,走过张家湾组长长的河堤,走进一栋栋黑色大棚。大棚里,工人正忙着整地、起垄、扦插茶苗。

“我们这些工人中,除了本村人,还有从岑巩县来的。”基地负责人介绍,育苗基地每天需要大量劳动力,因而吸引了大兴村周边的村民来此务工。

陈菊梅是岑巩县人,这两年她时常到大兴村务工。她告诉记者,现在崎岖的小路成了平坦大道,从家到大兴村乘车方便,即便走路也不过半小时路程。

山路通畅,吸引来的不仅是劳动力,更吸引来客商进村发展产业。“这个茶叶基地就是浙江客商到我们村流转土地建设而成的。”大兴村支书殷鹏说。

2016年,大兴村通村路基本硬化完毕,这给第一次进村考察的浙江茶商马樟明留下深刻印象。

“这里有良好的生态,更有便捷的交通,适合发展茶叶。”当年11月,马樟明与大兴村民签订协议,流转1000多亩土开始种植茶叶。

马樟明经营茶叶多年,有自己的销售店面,而且客户遍及全国各地,如今还在大兴村建起加工厂房。他说:“过去主要是经营茶叶,如今形成了从种到销的一条龙产业链。”

随路而至的还有吴祥钧和他的黄桃产业。3年前,家住县城的吴祥钧来到大兴村油榨屯组,组建祥瑞黄桃专业合作社,流转土地种植500亩黄桃。

“当时油榨屯的通组路只可容人通行,两旁的芦苇比人还高。”吴祥钧说,尽管路不好,但大兴村海拔高、日照长,常年云雾缭绕,种植黄桃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

难题也随之而来,所需物资必须用人工挑抬,黄桃也必须人工一筐一筐地背到村里,再运送到市场。“不仅劳动成本增加,转运途中果实的损耗也增加。”吴祥钧甚至一度自责基地选址时的不慎重。

去年,农村公路“组组通”战役打响,大兴村14个村民组迅速修通了通组路,油榨屯的路变成了4米多宽的水泥路,吴祥钧终于松了一口气。

道路畅通,吴祥钧在黄桃基地旁开办农家乐,酿制黄桃酒,花开果熟时节游客驱车前来,昔日宁静的大山越来越热闹。“现在我的户口已经迁到了大兴村,成了真正的大兴人。”吴祥钧告诉记者。

山路上的对话

弯弯山路话乡愁

见到段玉碧时,刚吃完晚饭的他正和往常一样,在门前干净平坦的通组公路上,悠闲散步。

“老人家,现在路修通了,咱们村的变化很大把?”记者问。

“现在到处是平坦的水泥路,路旁安装了路灯,雨天出门都不用换胶鞋,晚上出门也不需要手电筒。”段玉碧乐呵呵地说。

“你还记得第一次修路时的情景吗?”记者问。

“20世纪90年代,政府组织村民投工投劳修建通村路,我是参与者。当时没有挖掘机,靠人力一锄一锤地刨出了一条路。”段玉碧说。

“以前路不好,出行很不方便吧?”记者问。

这位年近80岁的老人忆起往事,眼角忽然泛起泪花。他沉声说:“37年前,我爱人生病了,是7个人抬着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县城的医院,可最终没有挽回她……”

此时,一名年轻人驾着面包车驶来,停车和段玉碧打招呼。经介绍,这名年轻人今年32岁,名叫殷勇,是大兴村徐家湾组人。

交流中,殷勇告诉记者:“以前路没硬化,我开摩托车。现在到处是平坦的水泥路,所以去年我换了一辆面包车。”

“那你还记得这几年修路的情景吗?”记者问道。

“时代在发展,修路不再是人工挖,而是挖掘机、砂浆机等设备同时上阵,不到两年时间我们村的通组路、断头路就全部修通硬化。”殷勇得意地说。

“以前交通不畅,出门办事很不方便吧!”记者说。

“上学时是背着口粮走路去学校,一年也看不到几辆小车进村。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离开家乡,到大城市发展。”殷勇说,他18岁就离家到温州务工,在外10余年也很少回家。

“现在回到家乡,有什么感受?”记者问。

“路修好了,感觉和家人的距离也缩短了。”殷勇告诉记者,他在县城的建筑工地上班,家中有事随时随地可以赶回来,跑一趟也就20多分钟。

平坦的乡村公路,弯弯曲曲延伸向远方。它记录下时代的轨迹,见证了山村的变迁,更见证着大兴村民生活生产点点滴滴的变化。弯弯山路情悠悠,大道已成幸福长!(记者 杨聪)

上一篇:河西街道及时处理环保信访案件还百姓整洁生活环境 下一篇:大河坝乡村旅游“点燃”致富希望
本栏随机推荐新闻
·夹石镇扎实开展今冬明
·德务高速务川南至楠杆
·“全国优秀少先队员”
·陈晏在检查汛期安全生
·苗族“二月二”鼓社节
·风景这边独好
·印江:精准招商实现农
·河西街道在碧江区首届
·大龙开发区:发展迅速
·老干部真情帮扶小春艳
·碧江文笔洞摩崖石刻入
·2017年姚基金希望小学
·铜仁一中举行消防应急
·奋进新时代 展现新作
·沿河岩门口水库工程开
相关新闻
·大河坝乡村旅游“点燃
·板栗园村:环境卫生机
·一个“城中村”的华丽
·省水投公司到大兴水利
·碧江抢抓时令发展油茶

友情链接
贵阳信息 | 六盘水信息 | 遵义信息 | 铜仁信息 | 毕节信息 | 安顺信息
蜀ICP备12011354号-2 Copyright © 2014-2018 贵州信息港 版权所有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