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信息港 贵州信息港
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
免责声明 RSS地图
首页 | 贵阳信息 | 六盘水信息 | 遵义信息 | 铜仁信息 | 毕节信息 | 安顺信息 | 黔东南信息 | 黔南信息 | 黔西南信息 | 综合信息
文章搜索:
当前位置:主页 > 综合信息 >

修表匠赵贵强:“嘀嗒”声中“修复”时光

时间:2021-03-18 01:57阅读:

 



开篇:

修表匠、剃头匠、补鞋匠、打铁匠、磨刀匠……这些都曾是街头巷尾的“热门”职业。

 

然而,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,让曾经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老手艺黯然失色,工匠逐渐变得落伍,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,这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职业素质。


老手艺是时光里的记忆符号,人们在感慨社会变化的同时,难免也会怀念过去的生活方式。

 

即日起,贵州都市报.天眼新闻记者将在贵阳市区的大街小巷里,寻访那些正在消失的手艺人,用镜头拍摄手艺人,用文字记录老手艺,唤醒那段记录着历史和时代变迁的尘封记忆,致敬工匠精神,让更多的人了解老手艺。



正在维修手表的修表匠人赵贵强

为毁坏的手表再次注入生命,这是59岁修表师傅赵贵强的美妙世界。

陪伴他大半生的舞台,是一张方寸间的小桌子。与他相处最长的,是小锤子、螺丝起子、放大镜,以及数不清的专用工具。

他说,时间对他从来没什么特殊意义,但表有。“我们戴的是表,不是时间。”他觉得一辈子没什么特别成就,唯一擅长的,就是让那些修好的无数只表,跟时间展开拉锯,或多或少给表的主人留下念想。

因为,“人的生命是是有限的,表的生命则无限。”

沉浸修表38载

流淌在旧时光里的手艺人


3月12日,贵阳阴雨。

几经周折,记者终于找到了中隐于市的錶修堂工作室,在大十字国贸置业20楼,赵贵强正心无旁骛,完全沉浸在工作中。

 

这里是他们最新搬迁的新址。

 

几十平米的空间内,布满了钟表有关的零件。



正在认真工作的赵贵强师傅

若是换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这样的修表店铺,应是在最闹市的区域,人流如织。修表手艺人,也是那时很光鲜的职业。

时间回到1982年,18岁的赵贵强,“偷师学艺”3个月后,在富源路火车东站的原贵阳手表厂,正式吃上了技术饭。

赵贵强出生在贵阳市,父母都是工人,从小不爱读书,但对做手工感兴趣。父亲恨铁不成钢,就让亲戚介绍他去学门手艺,以求饿不了人。

“上世纪80年代,师傅都保守,刚开始师傅担心“教会徒弟,饿死师傅”,不怎么教我。我们都是偷偷学。”赵贵强回忆,那时的学徒,全靠自己边观察边揣摩,一点点积累。

38年来,他从熟练手表拆卸,到会组装零部件干起,一步步成长为能维修百年老表,还能加工古董手表零部件的老匠人。


店铺里如今只剩下赵贵强和另一个师傅

“记得当年在人民剧场修表时,(贵阳原手表厂第六门市部),一天要接待30个人左右,5个师傅都忙不过来。”赵贵强介绍,八十年代,对于普通民众来说,手表是一件奢侈品,它代表了身份和地位,一旦拥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手表就会倍加珍惜,若是出了毛病,就会找信的过的师傅进行修理。

此外,当时国产表比较多,如581、1524、611、上海的7120,90年代,英纳格、梅花、西铁城就开始多起来了,修一块手表大约要2.5元。

跨越时空,曾经最火的“三转一响”所代表的的物件,早已更新换代,修表这一民间手艺日渐衰落,身边的修表摊儿陆续都关门;而赵贵强等老手艺人的坚守,成为这座城市里时光流淌的温暖记忆。

时间没有意义,但表有
顾客多是“恋旧”的老人家

“上发条,好了!”低着头,左手拿着一块表盘,右手平稳地捏着一把磨得发亮的镊子,小心翼翼地粘合着,约35分钟后,赵贵强终于摘下厚厚的放大镜,咪着眼睛,笑的很开心。

他刚修好的是一块老上海表,表主人是位60多岁的妇人。这块“老表”,是其母亲的遗物。“表已经很久不走了,是她妈妈一辈子戴的表,修好后,一代传一代,也是一种念想。”

赵贵强坦言,找上门来的顾客多是“恋旧”的老人家,诸如此类的故事很都很多。

在他眼中,他修的是表,不是修时间,人终究会要离开,但修的表永远都在。

修表人往往要耐得住寂寞,静得下心


赵贵强介绍,修表是一个费眼力活,一块全自动的机械手表,有180多个零部件,每一个零部件都有不同的用处,要一个一个地了解它们的机械原理。小的零部件只有一两毫米,必须像医生做手术一样,戴上放大镜才能精确地完成维修工作,修一块手表需要两三个小时。

此外,手表内部的结构极其复杂,修表还是一个非常精细的活儿,需要修表匠平心静气,还需要坐的住,若是手上的动作稍有闪失就有可能损坏表芯原有的结构。

为了保证手表不会再出问题,通常赵贵强都不会立刻将手表返还给顾客,还需要通过走时测试和防水测试等,经过严格检测到达合格后,观察一阵子再通知客人取走。

如此,日复一日。

时光易逝 匠心不改
希望徒弟们能继续坚守

一张桌子、一盏台灯,方寸之地,就是38年来赵贵强的表演舞台。

雕琢时光38载,他也见证了贵阳修表行业的繁荣和衰落。

“以前修的表都是上海表,最贵的125块,现在的表都是万而八千的表,进口居多,修表价格也从2.5元升到200元不等。改革开放40多年来,日子跟以前相比,那是翻天覆地的变化。”赵贵强指着手上戴的梅花表感慨说,八几年买了一块表花费几个月的积蓄,现在买一块表,一个月的工资就够,还是进口表,外国表。

赵贵强戴了几十年的梅花表


修表枯燥,赚的钱也不多,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。赵师傅所教的30多个徒弟中,现有两名还在坚持。

“我现在每月近6000元,上世纪80年代,学徒一个月17.8元的工资,90年代100多块,但那时候已经算高薪,是受人尊重的职业。”

赵贵强坦言,修表是硬技术活,过去相当吃香。随着时代发展,如今修表行业在其他行业中,赚的不多,但太阳晒不着,雨淋不着。他相信徒弟们出去闯几年,到中年后还会回来继续从事这个职业。

一个人一生最大的成就感,莫过于专注干好一件事。


拨动时光的他们,也在见证光阴的故事

从上世纪80年代到今天,赵贵强从未停止探索和学习,不断适应新的手表款式,不断攻克新的技术,对修表的热爱,也从年轻时的养家糊口变成一件件工艺在打磨。

“修表如今成了我的精神寄托,如果一天不修,手就会发抖。现在有顾客上门,就是一种安慰。”赵贵强感慨道。

38年来,随着手机的普及,戴表人越来越少,但赵贵强依旧坚持着,岁月流逝,时光永恒,“滴答”声中,还有部分老顾客,依然眷念老手艺。

“近几年,手表开始再度流行,修表行业也出现了复苏的景象,我退休后,希望徒弟们能继续延续匠人精神。”赵贵强期许说。

 


策划 王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永利 编辑 欧阳蔚华 编审 闵捷 廖波  
上一篇:情暖三月 花送巾帼——山东分公司成功举办“佳人如花 最美如你”女神节主题花艺活动 下一篇:年近40重回瑞典国家队战世预赛 伊布续写新纪录
本栏随机推荐新闻
·浓浓深情送战友,朝阳
·我国人均GDP连续两年
·《上线吧!华彩少年》
·春节长假全国票房超78
·武汉加强公共交通疫情
·海南在全国率先启动入
·重磅!中医药抗疫三方
·“云平台”助力,海外
·2020年迎新春“消费扶
·返程的后备箱又双叒被
·理赔直付,惠及民生,
·商务部:大型连锁超市
·最高补贴1000万!青岛
·济南先行区发布2021年
·福建铁路多举措防控新
相关新闻
·装修师傅全身12处损伤
·65岁保洁员跳冰湖救出
·“新华保险关爱全国环
·智能手表会取代“瑞士
·带着锅碗瓢盆到未央北

友情链接
贵阳信息 | 六盘水信息 | 遵义信息 | 铜仁信息 | 毕节信息 | 安顺信息
蜀ICP备12011354号-2 Copyright © 2014-2018 贵州信息港 版权所有.